紹興城際鐵路二期工程迪蕩站、百官站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示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紹興城際鐵路二期工程迪蕩站、百官站
項目位于紹興市越城區、上虞區境內。本項目主要內容為紹興城際鐵路二期工程新建迪蕩站、百官站,新增站房建筑面積總計3884m2。本次評價范圍為迪蕩站、百官站車站兩端新建道岔之間路段。近期:2030年,遠期:2045年。區間開行城際列車近期31對/日,遠期31對/日。鐵路等級為國鐵I級,正線數目:雙線;設計行車速度:120km/h;站臺長度:210m;牽引種類:電力;機車類型:CRH6F型動車組;到發線有效長度:400m。改建地段按Ⅰ級鐵路軌道標準、跨區間無縫線路設計,全部采用有砟軌道。
本工程總占地面積6.79hm2,全部為永久占地。本項目主體工程土石方挖填總量10.40萬m3,其中挖方3.3萬m3,填方7.1萬m3,外借5.24萬m3,棄方1.44萬m3。棄方全部運往運至主管部門指定的棄土場堆置。本工程拆遷房屋5286m2。項目工期12個月,總投資39340萬元。
紹興城際鐵路二期工程迪蕩站、百官站是利用既有蕭甬鐵路富裕能力開行紹興市域客運列車,開通后將作為紹興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補充,承擔部分紹興城區之間的中、長距離的城市公交出行功能,引導紹興城市各組團間融合互補發展,緩解未來地區內部交通壓力。項目符合《紹興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和《上虞市域總體規劃(2006-2020)》。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1)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本工程位于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境內,錢塘江水系流域,站址周邊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各類特殊和重要生態敏感區,主要生態保護目標為選址范圍內植被、農田及景觀。
(2)聲環境和振動環境保護目標:評價范圍內共有聲環境保護目標6處,其中4處居民住宅、1處養老院和1所學校。評價范圍內有振動環境保護目標1處,為居民住宅,無文物古建筑。詳見下表。
(三)主要環境影響預測情況
施工期:(1)工程施工期路堤填筑、車站修筑等工程活動,將導致地表植被破壞、地表擾動,易誘發水土流失。施工場地平整等工程行為,使土壤裸露、地表擾動、局部地貌改變、原穩定體失衡,易產生水蝕。(2)本次工程對水田、旱地的占用將使當地的農業受到一定影響。(3)施工中的挖土機、重型裝載機及運輸車輛等各類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振動會影響周圍居民區等敏感點。(4)施工過程中的生產作業廢水可能會對周圍區域水環境造成影響。(5)⑤施工作業對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揚塵污染,主要來源于土石方工程、地表開挖和運輸過程;燃油施工機械排煙等也將影響環境空氣質量。
運營期:(1)生態環境:工程占地范圍內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及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工程實施后,土地原有使用功能將全部喪失,土地生產力將遭到破壞。工程評價范圍內沒有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分布。由于工程所在地區為平原地區,人為開發活動頻繁,評價范圍附近無大型獸類穿越,也無珍稀動物棲息地等特殊敏感點。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百官站站址所在地植被較為豐富,工程占用植被約0.001 km2,本工程建設會造成路基、站場等永久占地范圍內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的永久消失。但本工程周邊兩側生態環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受影響物種資源均為站址周邊地區常見類型,加上工程本身造成的影響范圍有限,因此工程建設對站址周邊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有限,不會造成特定種群消失或物種滅絕。本工程周圍的植被多為菜地,車站的建設對評價范圍內景觀生態質量產生的影響有限,通過自然生態體系的自我調節及工程植被恢復措施的實施,工程運行一段時間后,評價區自然體系的性質和功能可得到恢復和提高。即便如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也應加強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工程后應及時實施生態恢復措施,使工程對區域自然生態系統體系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受到影響的生態系統的自然生產力盡快得到恢復。
(2)聲環境:本工程距鐵路外軌中心線30米處噪聲近期晝間為53.4~55.4dB(A),夜間為52.8~54.8dB(A),對照相應標準,晝夜間均達標;遠期晝間為54.1~56.0dB(A),夜間為53.5~55.5dB(A),對照相應標準,晝夜間均達標。其中距鐵路外軌中心線30米處城際列車噪聲貢獻值近期晝間為40.9~42.9dB(A),對照相應標準,晝間均達標,夜間無車流;遠期晝間為42.1~44.1dB(A),對照相應標準,晝間均達標,夜間無車流。
評價范圍內共有敏感點6處,預測近期晝、夜間分別為51.7~65.6dB(A)和47.0~62.8dB(A),較現狀分別減少0~1.9dB(A)和0~2.7dB(A),對照相應標準,計有5處敏感點超標,其中晝間1處敏感點超標1.9~2.7dB(A),夜間5處敏感點超標0.5~10.4dB(A)。其中城際列車噪聲貢獻值晝間為29.1~47.7dB(A),夜間無車流。敏感點超標原因主要受既有道路交通噪聲和蕭甬鐵路貨車、普客噪聲影響。遠期晝、夜間分別為51.8~65.7dB(A)和47.4~62.9dB(A),較現狀分別減少0~1.6dB(A)和0.1~2.2dB(A),對照相應標準,計有5處敏感點超標,其中晝間有1處敏感點超標1.9~2.7dB(A),夜間5處敏感點超標0.4~10.4dB(A)。其中城際列車噪聲貢獻值晝間為30.6~48.9dB(A),夜間無車流。敏感點超標原因主要受既有道路交通噪聲和蕭甬鐵路貨車、普客噪聲影響。
(3)振動環境:工程后,近期路工村Z振級評價量晝間為70.3~73.1dB,夜間為78.0~80.9dB,對照GB10070-88中“鐵路干線兩側”80dB標準要求,晝間達標,夜間超標0.9dB。遠期路工村Z振級評價量晝間為70.8~73.6dB,夜間為78.1~81.1dB,對照GB10070-88中“鐵路干線兩側”80dB標準要求,晝間達標,夜間超標1.1dB。
(4)水環境:本項目運營期廢水主要兩座車站產生的生活污水。根據設計文件,共新增污水72m3/d,均為生活污水。經調查兩座車站具備接入既有市政污水管網的條件,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污水中各項污染物濃度可以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最終進入紹興市污水處理廠和上虞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5)環境空氣:工程實施后,本線列車牽引將采用電力機車,本工程亦不新增生產、生活鍋爐,不新增大氣污染物。
(6)固體廢物:工程建成后,新增定員66人,根據類比,車站職工生活垃圾排放量為每人每天0.4kg,生活垃圾產生量為9.636t/a,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后對環境影響不大。
(四)擬采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預期效果
施工期主要環保措施:對噪聲較大的機械采取隔聲措施,盡量遠離敏感點布置。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夜間盡量不施工或安排低噪聲作業。協調好車輛通行的時間,夜間運輸減速緩行、禁止鳴笛。施工期正線列車經過迪蕩站和百官站施工路段可考慮降速運行,降低列車噪聲來抵消部分施工噪聲。針對高噪聲的機具,必要時加高臨時隔聲屏障,建議對受施工噪聲影響較嚴重的敏感點,采取設置臨時的3~4m高隔聲圍墻或吸聲屏障,或直接采用有效設計的隔聲工棚(或隔聲軟簾),施工布置時可考慮在靠近敏感點一側建臨時工房以起到隔聲墻作用,減輕施工噪聲的影響。選擇環境要求較低的位置作為固定作業場地;施工車輛特別是重型運輸車輛的運行通路,應盡量避開振動敏感區域;施工場地內強振動的機械布設在遠離敏感區一側;當靠近居民住宅等敏感區段施工時,應禁止使用強振動機械。施工期須加強環境管理,防止施工產生的揚塵等對地表水水體水質的污染。優化臨時工程選址,合理布置場地臨時排水設施。施工場地應加強環保措施,施工過程產生的鉆渣泥沙和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固體廢物應及時清運至管理部門要求的地點堆存,集中處置。嚴禁拋棄于水體或灘涂。施工機械沖洗產生的油污廢水,應經沉砂隔油池處理后,回用于洗車。施工營地施工人員就近租房,產生的生活污水可接入既有的城市污水管網,不會對當地水環境產生影響。建議迪蕩站在施工過程中在迪蕩湖一側進行圍擋及設置排水溝,將施工廢水引至迪蕩湖范圍外排放。施工工地周圍設置硬質圍擋措施,場內易揚塵堆放物應在周圍設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閉性圍攔,主體在建工程腳手架外側必須使用密目式安全網或更高效的防塵措施進行封閉。施工工地出入口及場內主要道路進行硬化處理,工地出入口設置車輛清洗設施以及配套排水、泥漿沉淀設施,運輸車輛經除泥、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施工工地。施工人員生活垃圾應定點收集,及時清運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運營期主要環保措施:(1)為減輕鐵路噪聲影響,本次評價要求對迪蕩站K42+116~K42+747右側新建車站實體圍墻由2.2m加高至4m,內側噴涂吸聲涂料,計631m。(2)本次評價提出對路工村超標居民住宅采用功能置換措施,共置換4戶住宅。(3)本項目運營期迪蕩站和百官站產生的生活廢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污水中各項污染物濃度可以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經化糞池預處理達標后接入既有城市污水管網,最終進入紹興市污水處理廠以及上虞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4)垃圾定點收集、存儲,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措施預期效果:評價對迪蕩站圍墻提出加高、內側噴涂吸聲涂料等措施,措施后敏感點處環境噪聲可達標或好于現狀。評價對超過“晝間80dB、夜間80dB”要求的路工村4處居民住宅采取功能置換措施,措施后不受鐵路振動影響。其他污染物排放均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通過采取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嚴控施工廢水排放、加強景觀設計等一系列影響減緩措施后,工程建設不會對水環境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五)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結論
本工程的建設將占用部分土地、破壞植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本工程施工、運營期將產生一定程度和范圍的噪聲、振動、污水等影響,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在落實設計和本報告提出環保措施,并確保這些環保措施與主體工程實現“三同時”,同時加強監控管理,本工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前提下,本工程是一項符合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的工程,本項目具有環境可行性。
(六)征求意見的內容
征求意見的對象: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公民、單位或團體。
征求意見的范圍:工程在環境影響、環保措施、對工程建設所持態度等環保方面的意見。
期限和公眾意見反饋途徑:通過郵件、電話、信件等方式向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反饋意見,請務必留下您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回訪。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2020年9月16日至2020年9月28日。公眾若需補充信息,請在2020年9月16日至2020年9月28日期間,與環評單位聯系。
(七)聯系方式
①建設單位:紹興市風情旅游新干線建設有限公司;電話:0575-88587756(周工);地址: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833號鑫洲商務大廈1510室。
②環評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楊園和平大道745號(430063);電話:027-51184687(劉工);郵箱:550161031@qq.com。
③審批部門:紹興市生態環境局,電話:0575-85134135。
(八)環評報告審批前公示
在報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前,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本)將在環評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crfsdi.com.cn/)進行公開,屆時公眾可上網查閱。
紹興市風情旅游新干線建設有限公司
2020年9月16日